梁启超(1873.02.23——1929.01.19),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清朝光绪年间举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那么梁启超为什么叫饮冰室主人呢?
“饮冰”一词源於《庄子人间世》:“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与?”原意就是比喻自己内心之忧虑。当年,梁启超受光绪皇帝之命,变法维新,临危受命,面对国家内忧外患的交煎,梁启超内心之焦灼可想而知,如何解其“内热”?唯有“饮冰”方能得解。所以,他正是借“饮冰”一词,来表达自己内心之忧虑焦灼呀。
饮冰室指梁启超故居书斋。书斋"饮冰室"为浅灰色两层洋楼,建于1924年。首层为其书房,二楼做卧室和会客。梁启超后期著述均于此完成。"饮冰室"系意大利建筑师白罗尼欧专为其设计,造型别致典雅。建筑面积949.50平方米。自1919年至1929年,梁启超晚年的政治活动和写作就是在这里进行的。
这所楼与之前建成的梁启超寓所的设计大相径庭,虽同为意式建筑,但折中主义风格明显,设计也富有个性,这与当时欧洲的流行设计风格有关。这座书斋的建立,意味着梁启超曾经的虚拟“饮冰室”文化符号终于有了实体的依托。《饮冰室合集》就是在这里完成的。
今天的饮冰室,虽然没有了硕儒秉烛夜读的场景,也见不到梁氏子女们的欢笑与嬉闹,但宁静的空间中却充满了历史的味道:走进客厅,你似乎就可以看见当年梁启超在这里秘密策划护国战争(反袁),反对张勋复辟;会见过胡适、严复、张伯苓、严范孙、梁漱溟……这里似乎就是当年天津最负盛名的文化沙龙。
1912年11月16日,流亡日本的梁启超终于回到自己的祖国,抵达天津。天津方面的热情出乎他的意料,直隶都督冯国璋听说梁启超抵达天津,马上派人远迎。梁启超后来在给女儿的信中写道:“赴共和、民主两党欢迎宴会及演说会,又地方官纷纷请宴,应酬极苦……无一刻断宾客。”
城市的魅力在于文化,城市文化是历史文化的积淀,风貌建筑则是城市文化最好的载体。一座城市的特色,常常能够恰如其分地体现于建筑之上。天津的风貌建筑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旅游价值,也是城市历史演变和文化积淀的缩影。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