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百科 > 历史文化

愤青什么意思网络用语

时间:2022-05-04 10:48:48 来源:网络 阅读:

愤青(英文:Angry Young Men),是“愤怒青年”的简称。“愤青”之名的由来,至今众说纷纭。不过,英文“Angry Young Man”这个专有词组,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的英国就已经出现,指的是一班思想激进的作家,其较著名的作品有John Osbourne 1965年的剧作《愤怒的回顾》(Look Back in Anger)。

什么是“愤青”,古代“愤青”与现代“愤青”有哪些相似和相异之处?怎样看待现代“愤青”现象?分析和梳理这些问题,对于我们办好有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彰显大国外交的特色、风格和气派,无疑具有重大意义。

什么是“愤青”现象:

“愤青”最早特指1960年代欧美左翼思潮中主张颠覆传统社会价值的叛逆青年。1973年,香港邵氏电影公司出品的影片《愤怒青年》记述一班不满社会现状而急于改变现实的青年,证明当时已存在“愤怒青年”的称呼,后来该词被简称为“愤青”。由于通信手段的进步和互联网广泛使用,使更多的人可参与到对历史问题和国际局势相关问题的讨论中,这就为“愤青”群体的产生和生长提供了物质基础。

顾名思义,“愤青”是指思想偏激、情绪化,有极端民族主义、民粹主义、沙文主义思想、言论和行动的青年。

性质

此外,也有一种说法,“愤青”一词的词义应当定性为奋斗的青年。年轻人要有一种向上的奋斗激情,不畏强暴,勇往直前,敢于与社会不良的现象作斗争。祖国的未来,全都寄托在青年人的身上。

但总体来看,年轻人应该多去研究一些专业知识,提高自身对国家和社会的深层次理解。而执政者也应当从青年人的思想中发掘出新的历史观念和新的发展战略。对年轻人的思想定性,要从客观的角度来看待问题,不要一棒子打死,要给以正确的引导。

小结

愤青不等于爱国,愤青只是和爱国有交集,甚至有时极端的民族主义狭隘的思想成为国家利益的一道铁墙,不考虑长远而只顾眼前,顽固不化的自我为中心思想常有误国之实正如陈独秀先生《敬告青年》文中所说的实利的而非虚文的。中国的愤青对美国、日本、中国台湾三地的负面态度不仅针对其政府与军队,在很多情况下也针对三地的经济、人种与文化。在经济方面呼吁全面“抵制日货”(有时包括美货、台货)等。在对待国内同胞的态度上,他们对身边的人宣传不要购买外国货,主要针对的是日本货、韩国货,少数情况包括美国货。激进人士用“汉奸”、“特务”等词汇描绘喜爱西方事物、赞同中国对美日保持冷静的中国人。

愤青是一种时代产物,也是很复杂的社会现象。被称为“愤青”的人士有时并不认为自己是愤青,而认为认识与自己不同、称自己为愤青的人,想法才有问题,是懦弱者、既得利益者或缺乏民族意识。因此愤青现象的内涵、走势仍值得长期研究观察。

那么愤青还会有什么发展呢?谁又知道呢?唯有时间,才能见证一切。

标签:

本类排行
查看更多
  • 历史趣事
  • 历史人物
  • 历史战争
  • 历史文化
  • 历史之最
  • 科学探索
  • 未解之谜
  • 猎奇八卦